連鑄即為連續鑄鋼的簡稱。在鋼鐵廠生產各類鋼鐵產品過程中,使用鋼水凝固成型有兩種方法:傳統的模鑄法和連續鑄鋼法。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歐美國家出現的連鑄技術是一項把鋼水直接澆注成形的先進技術。與傳統方法相比,連鑄技術具有大幅提高金屬收得率和鑄坯質量,節約能源等顯著優勢。
連續鑄鋼的具體流程為:鋼水不斷地通過水冷結晶器,凝成硬殼后從結晶器下方出口連續拉出,經噴水冷卻,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鑄造工藝過程。
連鑄技術的迅速發展是當代鋼鐵工業發展的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動向,連鑄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是它與傳統的鋼錠模澆鑄相比具有較大的技術經濟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連鑄可以省去初軋開坯工序,不僅節約了均熱爐加熱的能耗,而且也縮短了從鋼水到成坯的周期時間。近年來連鑄的主要發展之一是澆鑄接近成品斷面尺寸鑄坯的趨勢,這將更會簡化軋鋼的工序。
采用鋼錠模澆鑄從鋼水到成坯的收得率大約是84~88%,而連鑄約為95~96%,因此采用連鑄工藝可節約金屬7~12%,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日本鋼鐵工業在世界上之所以有競爭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鋼鐵工業中大規模采用連鑄。從1985年起日本全國的連鑄比已超過90%。
對于成本昂貴的特殊鋼,不銹鋼,采用連鑄法進行澆鑄,其經濟價值就更大。我國的武漢鋼鐵公司第二煉鋼廠用連鑄代替模鑄后,每噸鋼坯成本降低約l70元,按年產量800萬噸計算,每年可收益約13.5億元。由此可見,提高金屬收得率,簡化生產工序將會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